新员工入职做什么事情?
用人单位招聘员工,就是为了公司长远的发展,公司业务的需求决定的,公司一般都是要招聘长久为企业服务的员工,所以为了让员工有归属感就要培养员工对公司企业文化的认识和了解。那么,新员工入职做什么,用人单位的人力资源部门就会根据员工的特长,应聘的岗位给出相关的要求。
一、新员工入职前一或两天
招聘专员应该及时通知培训部并告知新员工个人相关信息,培训专员做好以下几项准备工作:
1、 领用好基本办公用品:需办公室配合,及时准备好
内容:水笔、铅笔、笔记本、黑色小夹子、稿纸、文件夹、文件架、订书机、订书针、软盘、橡皮、回形针、计算器、电话、台历。可根据工作职能需要进行配置和调整
目的:一个设想周到、准备充分的工作环境能让新员工有“回家”的亲切感,既能表现出企业的诚意与关怀,又能使新员工放松心情,心存感激,培养员工企业归属感;
2、 做好新员工基本工作物件的发放及工作内容及联系人的确定,内容:
A、做好公司基本规章制度、员工手册、公司徽标、工作卡、通讯录的发放准备;人力资源部及办公室
B、拟定新员工的“新的一周”。“新的一周”应包括:新员工在一周内的工作内容、工作次序、工作目标、工作对象、工作接洽人等,并知会部门成员。本部门
C、为新员工准备一位“入职联系人”。管理者须挑选对部门工作了解相对全面、热情、耐心细致的员工作为“入职联系人”。“入职联系人”旨在协助新员工完成“新的一周”中的各项工作,回答新员工的各类咨询。本部门或人力资源部
目的:加速新员工与公司的相互认知;同时近距离观察新员工的工作表现,以进一步确认新员工是否为部门合适的人选;同时带领新员工快速进入工作状态。
D、通知相关部门领导做好新员工入职引导工作(包括介绍本部门人员、工作相关指导、流程介绍、职务说明及具体工作内容、绩效考核标准),提前告知相关部门员工新进员工情况。与部门其他成员进行沟通。人力资源部
目的:这一行为将为新员工打通人脉,让部门其他成员有“迎新”的思想及工作准备。同时运用团队能力快速处理离职人员的遗留问题,为新成员的到来扫清障碍、免除纷争,让新成员能快速融入团队并积极投入有效地工作中去。工作重新分配与整合,建立或完善新员工的“岗位说明书”。
在实际工作过程中,部门的工作分配问题都会显露出各式各样的不合理或不周到,那么部门人员“辞旧迎新”的时候,是个良好的契机进行工作重新分析与分配。如能与部门其他成员一起,进行部门工作汇总与盘点,并计划新员工的工作范畴的话,部门建设就更上了一个台阶。
二、 新员工入职当天及入职一周内
1、 备好的物品进行发放,及时做好指纹录入工作;人力资源部
2、 有关部门领导抽空进行相关事项的介绍和说明,介绍新员工给同事认识本部门
A、管理者须以部门“组织结构图”形式确定新员工在部门中的位置,及新员工的发展与晋升方向;
B、管理者须将部门内其他成员的工作范畴及职责向新员工列表讲述;
C、管理者须针对“岗位说明书”的内容对新员工进行详细讲解;
D、管理者须让新员工了解部门内各类规章与要求,让新员工能准确无误的行使部门的使命,并在行使使命、完成任务的关键点对管理者做出及时反馈;
E、管理者须针对部门团队精神与工作作风进行宣导,对新员工的穿着、打扮、言谈、礼貌等做出明确要求;
F、管理者须对新员工的时间观念、诚信观念、参与观念、尊重观念等提出明确要求;
G、管理者须向新员工介绍公司相关接洽人,及与本部门之间的相关业务,及相关接洽部门的工作作风;
H、管理者对新员工的工作安排应逐步升级,适时鼓励;(新员工不能被安排太饱和、太复杂、责任太重大的工作。在新员工较好完成工作时给予及时鼓励。)
I、在这几天内,管理者应根据具体情况、结合新员工的个人意见,并对新员工的横向、纵向发展做出规划与指引,明确新员工的发展目标与方向;对新员工在部门内的发展进行规划。
目的:关注并引导新员工,降低新员工的压力,增强新员工信心,逐步实现任命;同时可以减少工作中出现错误的机会,避免损失。针对新员工入职时“找不着北、四处撞墙”的现象,管理者应投入大量的关注、观察与引导,至少在新员工“新的一周”内如此。
一方面及时了解并分析新员工对岗位的适应性,另一方面向新员工传授处事方法与技巧。
3、培训专员介绍公司相关行政事务及基本纪律制度
内容:发送公务EMS,电话、传真、复印机、指纹机的使用,厕所在哪儿,上下班时间、用餐时间的说明、公司专用文件格式的使用、公司的网站)及流程的介绍,可用书面形式也可用面谈形式;人力资源部
4、简单介绍各个部门及告知需认真阅读《员工手册》人力资源部
5、一天工作结束,部门领导和培训专员应及时了解新进员工的工作适应情况和需要帮助解决的问题(通过面谈或EMAIL都可以),使员工有归属感;
6、上一项工作建议持续一周。培养员工归属感、消除员工陌生感,使其尽快进入工作状态;
7、之后的3~5天给员工阅读《员工手册》的时间,3~5天后以《员工手册》为蓝本,进行书面测试,考核员工的基本制度掌握情况,同时进行前期工作的反馈;
8、 及时让员工对人力资源部及本部门领导的前期工作进行评价及反馈(员工觉得自己还需要了解什么?);
9、 5天后,可与相关部门领导做新员工各项指标的调查情况,以书面形式或面谈形式都可,调查内容包括新员工个人素质、工作态度、专业能力、工作能力等的评价。
新员工健康的入职将花费管理者一定的精力与时间,这个无容置疑;其实与其说这是一种花费,更应当说这是一种铺垫与投资。为了保证优秀员工能得到确定并留在公司,望各部门负责人承担起这一重任,将引导新人的工作做好。新员工就是新力量,这些力量能让你如虎添翼,也能让你虎落平阳;到底结果如何,就得看管理者的用人之道了。
新员工入职做什么,我们认识到新员工入职首先要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要维护自身的权益,其次是通过人力资源的培训深入了解企业的发展远景,认识公司各个部门的构成和人员组织。最后根据自己的情况和岗位的要求,自己给自己制定升值目标。
·建设工程勘察纠纷怎么解决
建设工程勘察纠纷怎么解决
作为民事纠纷,无非是通过协商、调解及诉讼或仲裁等方式处理,建设工程勘察合同纠纷也是通过这些处理。建设工程勘察合同当事人之间产生纠纷,应当按照合同中约定的纠纷处理办法依次进行,即先进行协商、调解,协商、调解不成,再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
二、和解或调解...
·误工费有谁付,是怎么规定的?
误工费有谁付,是怎么规定的?
“患者有固定收入的,按照本人因误工减少的固定收入计算,对收入高于医疗事故发生的上一年度职工平均工资3倍以上的,按照3倍计算;无固定收入的,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上一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计算。”误工费计算方式按患者有无固定收入分为两种。
1、固定收入,是...
·主体分部工程质量验收合格标准
主体分部工程质量验收合格标准近年来我国的建筑工程事业突飞猛进,建筑工程的质量问题也成为一个热门话题。质量问题把不好,后果十分严重。而对于主体分部工程质量验收合格标准是什么,依然有很多人存在着许多疑问。今天,我们为您整理了一些资料,带您一起来了解分部工程质量验收合格的标准。
(一)...
·劳动仲裁会裁决私人之间的事么?
劳动仲裁会裁决私人之间的事么?
一、劳动仲裁会裁决私人之间的事么?
可以裁决私人事件,劳动仲裁的终极裁决主要是在劳工追索工资,还由相关的医疗工伤费用、所欠的经济补偿金或者是赔偿金,然后按照当地的最低工资赔付有异议的,就可以做出劳动仲裁的终极裁决。还有就是国家标准的工作时间、休...
·一、处理关于劳动仲裁案的要点是什么?
一、处理关于劳动仲裁案的要点是什么?处理关于劳动仲裁案的要点为:处理关于劳动仲裁案的要点最重要的就是时限。劳动争议当事人应当自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一年内,以书面形式提起劳动争议仲裁,如果超过这个一年的时限,仲裁机构不再受理案件。但是如果这期间发生了不可抗力因素导致的拖延及延迟,经仲...
·建筑施工合同纠纷应该怎么处理?
建筑施工合同纠纷应该怎么处理?
在建筑工地上施工,为了保障施工双方的权利,建筑公司会与施工方签订一个合同,但是在合同中有很多条文是需要有法律效益的,由于法律知识的缺乏,在签订合同的时候难免会出现一些纠纷,这些建筑施工合同纠纷应该怎么处理呢?接下来我们告诉你。
一、建筑施工合同...
·劳动法核算加班费工资基数 绩效工资也算吗?
劳动法核算加班费工资 基数绩效工资也算吗?绩效工资不作为加班费的工资基数计算项目,根据劳动部《工资支付暂行规定》(劳部发【1994】489号)第十三条、《对〈工资支付暂行规定〉有关问题的补充规定》(劳部发[1995]226号)第一条规定,加班费的基数基数“按劳动合同规定的标准”,...
·劳务分包需要资质吗
?
劳务分包需要资质吗
?一、劳务分包需要资质吗
根据国家发布的施工劳务资质标准,企业承包劳务工程前必须获得施工劳务资质。同时,由于施工劳务资质不在划分等级和类别,建筑企业不再需要申请多达13项的施工劳务资质,而是完成一项资质的申请即可。在最新的施工劳务资质承包范围中,获得资质的...
·劳动合同期限第一条本合同为___________
劳动合同期限第一条本合同为______________期限劳动合同。
二、工作内容
第二条乙方同意根据甲方工作需要,担任 岗位(工种)工作。
第三条乙方工作应达到甲方规定的技术标准。
三、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第四条甲方安排乙方执行八小时工时制度。
第五条甲方为乙...
·申请工伤认定时间一般是多久
我国法律中规定了用人单位、受伤劳动者及其直系亲属、工会组织都是有权申请工伤认定的,但此时由于申请主体的不同,法律中规定的申请工伤认定的时间不一样。那到底不同主体申请工伤认定时间是多久呢?我们整理了相关资料,马上就来为你做详细解答。
一、申请工伤认定时间一般是多久
职工发生事故...
·多久不上班自动解除劳动合同
多久不上班自动解除劳动合同
一般连续旷工15天或者一年中累计旷工30天以上的。但是在《劳动合同法》及相关劳动法律法规并没有规定离职多久劳动合同自动解除。法律赋予企业制定规章制度的权利,企业可以在规章制度中对员工无故旷工离职进行处罚。
1、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合同法》38条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