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57670467 13057670467
环境资源法院:南京中院 南京(玄武) 苏州(姑苏) 无锡(江阴) 南通(如皋) 盐城(东台) 淮安(洪泽) 宿迁(宿城) 连云港(灌南) 徐州(铁路)
律师团队
>>
  • 南京环境资源律师姜律师
  • 南京环境资源律师朱律师
  • 南京环境资源律师叶律师
  • 南京环境资源律师章律师
业务范围
>> 
  南京环境资源法律团队长期从事环境保护法律服务,擅长环境犯罪辩护,环境行政处罚罚款案件的听证、复议、诉讼代理,环境污染侵权民事案件的代理,解决自然资源环境纠纷。担任环保法律顾问服务,参与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等。
律师在线
>> 

擅长领域
>> 
 您的位置:首页 > 正文
 

伪造货币罪的立案标准


南京环境资源律师 www.nj48.net


  1、立案标准

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第十九条第一款的规定,伪造货币,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一)伪造货币,总面额在二千元以上或者币量在二百张(枚)以上的;

(二)制造货币版样或者为他人伪造货币提供版样的;

(三)其他伪造货币应予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形。

货币面额应当以人民币计算。假境外货币犯罪的数额,<{{tjlytel}}>按照案发当日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或者中国人民银行授权机构公布的人民币对该货币的中间价折合成人民币计算。

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或者中国人民银行授权机构未公布汇率中间价的境外货币,按照案发当日境内银行人民币对该货币的中间价折算成人民币,或者该货币在境内银行、国际外汇市场对美元汇率,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进行套算。

假普通纪念币犯罪的数额,以面额计算;假贵金属纪念币犯罪的数额,以贵金属纪念币的初始发售价格计算。

2、伪造货币罪的认定

本罪与非罪的界限

本罪为行为犯。一般说来,行为人只要出于故意实施了伪造货币的行为,<{{tjlytel}}>就可构成本罪,但这并不是说一定就构成犯罪,这是因为任何违法行为包括伪造货币的行为只有达到一定危害程度时才能构成犯罪。 伪造货币罪

构成犯罪的标准,在没有出现新的司法解释前,可以参考最高人民法院于1994年9月8日发布的《关于办理伪造国家货币、贩运伪造的国家货币、走私伪造的货币犯罪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的有关伪造国家货币罪的定罪处罚标准予以认定。按照《解释》的规定,下列伪造国家货币的行为应当依照原刑法第122条的规定定罪科刑,第一,伪造国家货币总面值在500元以上不满15000元的;第二,伪造国家货币币量50张以上不满1500张的;第三,伪造国家货币的总面值或币量虽然没有达到上面第一、二种情况规定所应达到的数量,但具有严重情节的。所谓情节严重,则是指因伪造国家货币受过刑事处罚的,利用职务便利伪造国家货币的,或者具有其他严重情节等情形。这样,如果伪造国家货币的数量就总面值而言未达到500元,且就币量张数而言未达到50张,并不具有法定的情节严重的情况,则就可以结合行为人的主观恶性、主体特征(初犯还是常犯)、认罪悔罪态度等诸方面全面分析后,要么认定为不构成犯罪,要么认定为犯罪,但可以免予刑事处罚。至于外币,在没有新的司法解释前,其数额可以按外汇牌价折合成一定的人民币予以计算。行为人实施伪造货币犯罪行为后,通常还会继续实施其他相关行为,从而触犯其他罪名,如行为人出售或运输其伪造行为人使用其伪造的货币骗购财物、行为人走私其伪造的贷等,其行为分别又触犯了出售或运输伪造的货币罪、诈骗罪、走私伪造的货币罪。对此应定一罪还是定数罪然后实行数罪并罚呢?根据本法第171条第3款之规定,伪造货币并出售或者运输伪造的货币的,依伪造货币罪从重处罚。出售、运输的货币,在这里应是指为伪造者自己所伪造的,<{{tjlytel}}>即出售或运输所指向的假币与伪造的假币乃是同一宗假币。只有在这种情况下,伪造行为与出售或运输行为才存在着吸收与被吸收的关系。此时出售或运输行为乃属于伪造行为的继续,是伪造行为的一种后继行为,这种后继行为是前行为即伪造货币的行为发展的自然结果。因为伪造者要达到其目的,一般要伴随着运输或出售的过程,因此,对这种后继行为,应被主行为即伪造货币的行为所吸收,不再有其独立的意义,定罪只按伪造货币罪进行,在量刑上则作为二个从重情节予以考虑。如果伪造货币或者运输或者出售的不是自己伪造的那宗货币,此时,运输、出售假币的行为与伪造货币的行为没有必然的联系,从而不存在吸收与被吸收关系,对此,应当分别定罪,再实行并罚。

3、“货币”:包括正在流通的人民币(含硬币、普通纪念币、<{{tjlytel}}>贵金属纪念币)、港元、澳门元、新台币以及其他国家及地区的法定货币。

(1)如果伪造已经停止通用的古钱、废钞,则不成立本罪。

(2)以使用为目的,伪造停止流通的货币,或者使用伪造的停止流通的货币的,以诈骗罪定罪处罚(仅仅伪造停止流通的货币的,只是诈骗罪的预备行为)。

(3)行为人制造货币版样或者与他人事前通谋,为他人伪造货币提供版样,成立伪造货币罪。

(4)货币面额应当以人民币计算,其他币种以案发时国家外汇管理机关公布的外汇牌价折算成人民币。

4、伪造货币罪的数罪并罚

行为人多次实施伪造货币行为的,构成伪造货币罪,<{{tjlytel}}>不实行数罪并罚;伪造不同币种的,亦只构成一罪,不实行数罪并罚。这些问题在理论界和实务界均无疑义。在伪造货币罪罪数认定中较为复杂和容易产生歧义的是行为人除实施伪造货币行为外,还实施出售、购买、运输、持有、使用、走私假币等其他货币犯罪行为,这些情况下到底是一罪还是数罪不能一概而论,要具体分析。

行为人伪造货币构成犯罪,同时又对自己伪造的货币予以出售、运输、持有、使用的,应当按照吸收犯的处罚原则,认定伪造行为吸收了出售、运输、持有、使用行为,行为人的行为只构成伪造货币罪,以伪造货币罪定罪从重处罚。这里所谓的“自己”,不一定指行为人本人,如果是共同犯罪,还包括共同犯罪人、行为人所在的犯罪集团伪造的货币。需要指出的是,刑法第171条第3款只规定伪造货币并“出售”或者“运输”伪造的货币的,依照伪造货币罪定罪从重处罚,而没有规定伪造货币并“持有”或者“使用”伪造货币的,依照伪造货币罪定罪从重处罚,对此有学者认为由于使用假币的行为直接对社会产生了危害,故伪造货币并使用的行为的社会危害性要重于伪造后又出售、运输的行为,应当实行数罪并罚。 笔者认为,此种观点有失偏颇。司法实践中,行为人伪造货币通常都是为了牟取非法利益,而伪造货币以后使用伪造的货币行为与出售、运输伪造的货币行为一样通常都是行为人实现牟取非法利益的方法,<{{tjlytel}}>两者都是由伪造货币行为附带而生的,对伪造货币行为存在着同样的附属关系。对于存在同样附属关系的两种行为,前者以数罪论处,后者则以一罪论处,有违法律公平、公正原则。此外,出售、运输假币行为虽然不像使用假币行为那样直接导致假币进入流通领域,但是不等于说伪造货币并使用的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就重于伪造后又出售、运输的行为。以此逻辑推理,使用假币罪的刑事责任应重于出售、运输假币罪,但是我国刑法规定恰恰相反,<{{tjlytel}}>使用假币罪的法定最高刑为15年有期徒刑,而出售、运输假币罪的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因此,尽管刑法没有明确规定伪造货币又使用伪造货币的行为以伪造货币罪定罪从重处罚,但是参照刑法第171条第3款的规定,此种情况也应以伪造货币罪一罪论处。

虽然刑法理论界绝大多数学者均认为伪造货币构成犯罪,同时又对自己伪造的货币予以出售、运输、持有、使用的,应以伪造货币罪一罪定罪从重处罚,但是在认定根据上并不相同。有的认为属于吸收犯, 有的认为属于牵连犯。 产生这种分歧的根源主要在于理论界对于吸收犯和牵连犯自身认识的不尽一致。吸收犯与牵连犯两者之间十分相似,几近难以分辨的程度。正因为如此,有学者认为两者可以相互替代,如认为“先伪造印章尔后伪造有价证券的,既是吸收犯,又是牵连犯,分析成哪一个都行”。 <{{tjlytel}}>还有学者认为“吸收犯和牵连犯存在交叉。根据传统刑法理论,牵连犯是实行从一重罪处断的原则。因此,在牵连犯中,存在重罪吸收轻罪的问题。在某种意义上说,牵连犯往往都是吸收犯。但是反之则不然。吸收犯并不都是牵连犯。” 笔者认为,吸收犯与牵连犯之间尽管十分相似,但是两者属于不同的罪数形态,不能将两者混为一谈。至于两者之间的区别何在,有学者认为吸收犯只能发生于触犯同一罪名的数个行为之间,同一罪名是构成吸收犯的前提,这也正是吸收犯与牵连犯、转化犯之间的重要区别所在。 笔者认为,这种主张数个犯罪行为之间的同质性是吸收犯成立的前提条件的观点,值得商榷。吸收犯与牵连犯构成的前提均为数个行为触犯不同罪名,两者主要区别在于一个是吸收关系,一个是牵连关系。所谓吸收关系是指数个犯罪行为中一个犯罪行为具有独立性,而另一犯罪行为不具有独立性,后者以不同表形形式依附于前者而存在。易言之,数个犯罪行为之间内在的独立性与非独立性的对立统一关系,是吸收关系得以存在的前提。吸收关系一般通常表现为行为人在实施一行为后,附带实施后面的行为,即前一行为通常是后一行为的发展所经阶段,后一行为通常是前一行为发展的自然结果。而牵连犯构成的前提虽然也为数个行为触犯不同罪名,但是牵连犯的数个行为都是具有独立性的,数行为之间只是存在着方法与目的或原因与结果的牵连关系。就行为人针对同一宗假币实施的伪造行为和出售、运输、持有、使用行为而言,伪造货币是行为人出售、运输、持有、使用自己伪造的货币的必经阶段,而出售、运输、持有、<{{tjlytel}}>使用自己伪造的货币通常又是伪造货币附带的自然结果,在此种情况下,后者不具有独立意义,依附于前者而存在,因此,应以伪造货币罪一罪论处。

.行为人伪造货币构成犯罪,同时又出售、购买、运输或者持有、使用他人伪造的货币,数额较大的,以伪造货币罪和出售、购买、运输假币罪或者持有、使用罪分别定罪量刑,数罪并罚。此种情况之所以数罪并罚,是因为行为人的行为并非针对同一宗假币实施的,数行为之间不存在吸收关系。

行为人伪造货币构成犯罪,同时又走私自己伪造的货币的,应当按照吸收犯处罚原则,以走私假币罪定罪从重处罚。吸收犯通常表现为依附性犯罪被独立性犯罪所吸收,以独立性犯罪定罪从重处罚。但是有时会出现吸收不能的状况,即被吸收之罪重于吸收之罪,此种情况应当依照重罪吸收轻罪的原则,以被吸收之罪定罪从重处罚。就伪造货币罪和走私假币罪比较而言,<{{tjlytel}}>尽管两者法定最低刑均为3年有期徒刑,法定最高刑均为死刑,但是实际上刑法对走私假币罪处罚重于伪造货币罪。这一点从2000年最高人民法院先后颁布的《关于审理伪造货币等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和《关于审理走私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具体规定,可见一斑。例如,依照前一《解释》第1条第2款规定,伪造货币的总面额在3万元以上的,属于“伪造货币数额特别巨大”,<{{tjlytel}}>应当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而依照后一《解释》第2条第4款之第2项规定,走私伪造的货币并流入市场,面额达到2万元以上的,即属于走私假币罪“情节特别严重”,应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 行为人伪造货币构成犯罪,同时又走私他人伪造的货币的,应当以伪造货币罪和走私假币罪分别定罪量刑,数罪并罚。


·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立案标准
      一、此罪的立案标准 1、以转移财产、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或者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 2、数额较大; 3、经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仍不支付。 二、此罪的认定标准 ...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法律法规及司法解释
      1、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刑法规定 第三百八十八条之一:国家工作人员的近亲属或者其他与该国家工作人员关系密切的人,通过该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或者利用该国家工作人员职权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通过其他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索取请托人财物或者收受请托人...


·非法出租、出借枪支罪的辩护词
      1、辩护词之一 一、对被告人刘建构成非法持有枪支罪不持异议 但综合本案的主客观方面因素,我们认为本案有一定的特殊性,请主审法官在量刑时对被告人刘建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二、被告人具有法定减轻处罚的情节。 从已经查明的事实可知,本案的真正主犯是枪支的实际所有人“后督”,被告人...


·非法经营罪的法律法规及司法解释
      一、法律规定:《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 违反国家规定,有下列非法经营行为之一,扰乱市场秩序,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未经许可经营法律、行政法...


·合同诈骗罪的案例分析
      1、案例分析 20xx年12月19日,被告人刁某驾驶“xn一41033”号货车在xx经xxx货运部驻xx办事处徐xx介绍,与xx省xx县xx镇供销社的王xx签订了西瓜货运协议,约定卸货地点为xx。运输途中,被告人...


·挪用公款罪的案例分析
      1、挪用公款罪案例一 (1)基本案情 犯罪嫌疑人丁某,原系某市环卫局出纳员。丁某于任职期间,利用职务便利,采用转款不记账的手段,擅自从自己负责保管的公款账户中分数次挪出...


·盗窃罪的法律法规及司法解释
      一、刑法条文 1、第二百六十四条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


·寻衅滋事罪的立案标准
      1、寻衅滋事罪的立案标准 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应当立案: (一)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 (二)追逐、拦截、辱骂他人,情节恶劣的; (三)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情节严重的; (四)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的。 2、客体特征 关于本罪...


·伪造货币罪的法律法规及司法解释
      1、伪造货币罪相关刑法条文及司法解释 (1)刑法条文 第一百七十条 【伪造货币罪】伪造货币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伪造货币集团...


·虚假诉讼罪的定义及构成要件
      1、虚假诉讼罪的定义 为谋取不正当利益,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妨害司法秩序或者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 2、构成要件 ...


·故意杀人罪的定义及构成要件
      一、定义 故意杀人,是指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 二、犯罪构成 (一)客体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生命权。法律上的生命是指能够独立呼吸并能进行新陈代谢的活的有机体。 (二)客观要件 首先必须有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作为、不作为均可构成。以不作为行为实施的杀人罪,...


首 页 | 律师简介 | 服务领域 | 法律顾问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1999-2022 南京环境资源律师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律师热线:13057670467